top of page

照顧路上,有沒有地圖?

林一星教授專訪

認知障礙症的照顧服務系統專業而複雜,即使行內人也難以完全掌握。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林一星教授為大家拆解有關的社會服務。

 

林:林一星教授

 

院舍輪候時間十分長,家中長者有認知障礙症,是否應該第一時間排院舍?

林:這是香港的一個獨特現象,可以說是制度造成的「需求」。為甚麼這樣說?你可以試問一下自己:如果現在立即有宿位,你願意讓家人入住嗎?很多人其實不情願。

 

當然擔心排不到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自問院舍其實不是最想要的安排,純粹因為「排到」便安排長者入住,家人可能會對決定後悔、內疚。所以,最好先了解自己居住的地區有甚麼選擇。全港現時有41間長者地區中心和醫管局合作提供「智友醫社同行」服務,而170間長者鄰舍中心都有負責認知障礙症的同工。專門的認知障礙症服務,亦有不少日間中心,包括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等。一些照顧者發現家傭的幫助很大;有些低收入的家庭會運用照顧者津貼作為幫補,去聘用外傭。

 

"照顧其實有很多不同的路徑可以選擇,不單單只有院舍一條路。"

 

但這麼多不同種類、由不同機構提的服務,一般市民怎可以知道、去哪裡查詢?

林:要完全掌握服務確實不容易。對於需要跨專業照顧的疾病,很多時要有個案管理,好像一個導航員,去幫助服務使用者在系統中前行。

 

剛才提及的一些服務例如照顧者津貼,本身就包括有個案管理。長者服務中,社工亦很多時會擔當起個案管埋的角色。過去幾年間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培訓了近800名認知障礙症策劃師,其他團體亦有類似課程;這些策劃師都可以幫助照顧者計劃未來的照顧和服務。如果照顧者本身想了解多些,近年亦有不少非政府機構及媒體,例如656照顧者好幫搜大銀等,將複雜的服務整理、消化成大眾可理解的資訊,提供照顧路上的指南。

bottom of page